系统概述
振动力学实验系统主要由振动力学实验台、功率信号放大器、激振和传感器、JM5937数据采集器及其采集和分析软件等组成。
■ 振动力学实验台:简支梁、固支梁、悬臂梁、单自由度质量—弹簧—阻尼系统、两自由度质量—弹簧—阻尼系统、动力吸振器、悬索系统、主动隔振系统、被动隔振系统。
■ 功率信号放大器:JM1231信号发生器发生器、功率放大器、机箱及电源。
■ 激振和传感器:电动式激振器、冲击力锤、阻抗头、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、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。
■ 数据采集卡及其采集和分析软件:A/D(D/A)采集卡、系统应用软件由数据采集、数据预处理,时域处理,频域处理、模态分析,报告生成、在线帮助等模块组成
试验内容
单自由度系统
■ 测量系统自由振动的衰减曲线,并对曲线进行时域分析,确定其振动频率、周期、固有频率、衰减系数、相对阻尼系数等参数
■ 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识别出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
■ 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系统强 迫振动的幅频、相频曲线、并确定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(半功率点法)
■ 用正弦扫频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识别出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
■ 动力吸振器减振实验
■ 观察阻尼对系统的影响。改变系统阻尼(不加、加、加后调整空气阻尼器),重复以上实验
两自由度系统
■ 分别测量两质量、自由振动的衰减曲线,并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,确定出其1~2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
■ 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
■ 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系统强 迫振动的幅频、相频响应曲线、并确定其1~2阶固有频率、阻尼系数(半功率点法)
■ 用正弦扫频法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
■ 观察阻尼对系统的影响。改变系统阻尼(不加、加、加后调整空气阻尼器大小),重复以上实验
简支梁
■ 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结构的幅频响应曲线、并用确定其1~4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(半功率点法)
■ 用正弦扫频法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用识别出其1~4阶模态参数
■ 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识别出其1~4阶模态参数
固支梁
■ 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结构的幅频响应曲线、并用确定其1~4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(半功率点法)
■ 用正弦扫频法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用识别出其1~4阶模态参数
■ 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识别出其1~4阶模态参数
悬臂梁
■ 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结构的幅频响应曲线、并用确定其1~4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(半功率点法)
■ 用正弦扫频法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用识别出其1~4阶模态参数
■ 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识别出其1~4阶模态参数
一端简支一端固支梁
■ 用稳态激扰法测量结构的幅频响应曲线、并用确定其1~4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(半功率点法)
■ 用正弦扫频法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用识别出其1~4阶模态参数
■ 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识别出其1~4阶模态参数
自由梁系统
■ 用冲击激励法测量结构的频率响应函数,并识别出其1~4阶模态参数
悬索系统
■ 学会用共振法测量三自由度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。
■观察三自由度系统各阶主振型
主动隔振系统
■ 学习主动隔振的基本知识。
■ 学习隔振的基本原理。
■ 了解主动隔振效果的测量
被动隔振系统
■ 学习被动隔振的基本知识。
■ 掌握被动隔振的基本方法。
■ 学会测量计算被动隔振系统和隔振效率
信号采集与处理
■ 振动信号的数据采集方法(采样频率、采样点数、触发方式、平均方式及次数、通道参数设置、显示方式等)
■ 振动信号的预处理方法(预滤波、错点剔除、均值、方差、大值、小值等)
■ 振动信号的时域处理方法(概率密度、概率分布、李萨育图、加减乘除基本运算、微积分运算、瞬时值显示等)
■ 振动信号的频域处理方法(窗函数选择、自谱、互谱、传递函数、各谱的实部、虚部、幅值、相位、Nyquist图等)